遵义习水:“绿”韵悠长 “富”景在望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21 09:56

天朗气清,举目望去,习水那澄澈的“天空蓝”令人心醉;碧水微澜,环顾四周,习水那葱郁的“植被绿”让人神怡;群山绵延,山川相连,习水那壮阔的“山峦青”令人震撼。

习水县城。

习水县城。

霜降时节,航拍下的习水,目之所及,依然皆是苍翠。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习水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依托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资源,奏响新时代生态绿色发展之歌,让生活在绿洲红城的人们,尽享“生态红利”。

高位推动 逐“绿”奋进

赤水河流经云贵川三省,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筑坝并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作为连接云贵川的一条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也是众多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保护好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对于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义。

2、赤水河。

赤水河。

习水地处黔北川南渝西接合部的枢纽地带,县域面积312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办),其中25个乡镇(街道办)属于赤水河流域,生态区位极其重要。

近年来,习水就把“生态立县”列入发展战略中,力求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各环节。设立“两山”推进领导机构,成立由县委书记、副书记任双组长,多部门负责人及乡镇长为成员,负责统筹推进工作,解决重大问题。同时,不断建立完善责任体系,强化监督考核;拓展筹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强化科技支撑,加强队伍建设;注重示范引领,强化典型宣传。通过这些举措,全面推动“两山”基地建设,守护生态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

程寨镇茂密的森林及良好的生态。

程寨镇拥有茂密的森林及良好的生态。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全县共造林总面积64.4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53.5%增加至63.22%;连续5年赤水河(习水段)水质均持续稳定达到Ⅱ类标准,达标率100%,赤水河流域鱼类种群从5年前的42种,增加至现在的67种;全县水、气、声三个控制性指标的达标率和完成率均实现100%。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贵州省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生态习水 美“每”与共

2022年12月,贵州师范大学科考团队在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科考时,首次在保护区内发现淡水海绵动物。海绵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起源于6亿年前。

2023年4月,习水保护区科研人员在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工作中发现两种特殊的报春花属植物。分别为“似绒毛报春”和“天竺葵叶报春”。其中,天竺葵叶报春属于贵州省新纪录植物种。

习水境内发现的报春花属植物。

习水境内发现的报春花属植物。

2023年11月,百余只从西伯利亚或蒙古长途跋涉飞往南方的红嘴鸥光临习水县城东风湖湿地公园,它们在湖面上时而飞翔,时而嬉戏,时而觅食,与湿地公园的良好生态融为一体,宛如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无论是“淡水海绵”“似绒毛报春”“天竺葵叶报春”还是红嘴鸥,这些动植物纷纷在习水现身且良好生长,无疑是习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不断提升并趋于卓越的有力明证。它们就像是大自然颁发给习水的生态“勋章”,彰显着习水在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云雾缭绕下的东风湖湿地公园。

云雾缭绕下的东风湖湿地公园。

一大早,家住环北大道翰林院小区的张路和老伴便背着十几个瓶子来到东风湖湿地园,熟练地操弄着各种健身器材。“自从搬到这里居住后,每天早晚都会来这里散步,锻炼身体。”说话间,张路指向园内深处说道:“那里还有一股清泉,锻炼后就会到那里背些回家饮用,水质甚至比桶装矿泉水还好些。”

东风湖湿地公园总面积249.0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82.92公顷,公园通过生态修复的方式,将生态漫游区、活力运动区、科普体验区3个特色分区有机串联,不仅给市民提供了一个游憩娱乐、健康养生的优美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到这里栖息,逐渐变成苍鹭、野鸭等多种鸟类的长久栖息地。

东风湖湿地公园。

东风湖湿地公园。

据了解,从2009年开始,习水就制定了《习水县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习水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中长期规划,并于同年着手建设箐山森林公园。经过14年的接续建设,目前,习水共建成城市公园6个,建成区绿地率达38.99%,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6平方米。"美‘每’与共 出门见绿”已经成为全县人民生活的“标配”,也让“公园里”的城市活力倍增。

生态引领 美“值”共享

好山、好水、好空气赋予了习水独特的魅力与价值,让习水成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生态宜居之地,也为习水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自然基础,助力习水在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领域绽放光彩,推动着习水的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寨坝镇云岭翠湖夜景。

寨坝镇云岭翠湖夜景。

水上公路、飞鸽云海、丁山田园,是习水北部片区名气最大、最为深入人心的景观景点。近年来,习水以“美丽资源”发展康养产业,以康养产业反哺“美丽乡村”,围绕“康养副中心”寨坝镇为核心,习水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从无到有,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了以绿水青山赋能生态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习水县北部,地处黔川渝交界的“金三角”腹地,东面、北面与重庆市綦江区、江津区接壤,度假区覆盖坭坝、寨坝、大坡、三岔河、仙源、双龙6个乡镇,总规划面积 800平方公里。近年来,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生态气候和交通区位等优势,大力发展避暑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有效带动当地群众的生产和就业,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使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自2012年习水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成立以来,6个乡镇先后招商引进旅游康养度假地产项目29个,投资119.56亿元,建成康养度假地产200万平方米;随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和产品的不断升级,度假区被打造建设成了重庆人的避暑首选地,夏季常住度假游客可达30万人。”习水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飞鸽旅游度假区。何峰摄

飞鸽旅游度假区。何峰摄

目前,度假区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6家,旅游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达到4505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 亿元;带动成立乡镇种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113家,实现黔北麻羊、生态岩蜂蜜、丁山稻米、古树茶、红稗、方竹笋、杨梅等农特产品销售1.8亿元,利益联结脱贫户2833户10750人,人均增加收入2800元。与此同时,习水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还依托农旅产业激活酒店、民宿、餐饮、商超、电商物流、中介服务、装饰装修等让第三产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带动群众就近转产、转业4000余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50元,真正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富民,助力乡村振兴。

生态助力 林启“富”途

林上绿波泛起,林下药材遍地,昔日杂草丛生的林下空间,新的产业经济正在兴起。近年来,习水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发展林下经济为突破口,以“林下+”产业为抓手,盘活生态资源,多措并举推动林下中华蜂养殖、花椒、本土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等产业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形成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的多赢局面。

时下,正值程寨镇中药材铁皮石斛采收季节,走进程寨镇铁皮石斛示范种植基地,满眼林木绿茵如毯,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林间,一株株根茎粗壮的铁皮石斛或在石缝中顽强挺立,或在松软的泥土上肆意生长,展现出勃勃生机,工人们穿梭其中,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采收工作。

程寨镇石门村乡村农家乐。

程寨镇石门村乡村农家乐。

立足实际,程寨镇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发挥林下土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打造“一村一品”,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让群众真正富了起来。从事农业技术服务20多年的袁浩是程寨镇农技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前些年他为了在林下中药材发展中为群众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率先承包下50多亩山林种植起了铁皮石斛等本土中药材。“通过不断摸索我发现程寨镇特有的温、光、水、热等条件非常适宜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总结出的经验也成功帮助不少群众发展起了中药材种植,目前全镇共种植各种中药材700多亩,去年实现增收30多万元”袁浩表示随着经济效益的凸显,未来几年程寨镇将迎来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高峰期。

守好满山绿,换来“林下金”的故事在习水比比皆是。

在二郎镇莫洛村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数间鸡舍掩映其中。棚内,密密麻麻的鸡群,有的嬉闹,有的啄食;棚外,圈地散养的大公鸡在树下自得其乐,竞相觅食,鸡鸣声此起彼伏,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林下生态养殖图景。

二郎镇林下养殖的生态鸡。

二郎镇林下养殖的生态鸡。

二郎镇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优势,鼓励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业,规模养殖本地土鸡,以“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方式,推动生态土鸡养殖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我们始终坚持最绿色生态的养殖方式,养殖出的生态鸡肉质结实、清香,品味纯正、营养价值高,畅销上海、重庆、成都等地。”贵州任禾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童小军自信地说。

在三岔河镇丹霞谷景区内,茂盛苍翠的森林中,一群蜜蜂飞来飞去,忙碌地酿造着蜂蜜。养蜂人徐亚超已经在此养蜂16年。“蜂蜜本身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我的蜂蜜都是天然好蜜,晶莹剔透,芳香甜润,深受市场喜爱。”徐亚超满意地说,三岔河镇丹霞谷景区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森林植被丰富,清幽凉爽,气候宜人,在自己的带动,目前三岔河林下养蜂人家已超500户,蜂蜜销售范围覆盖国内各大、中型城市,年收益约2000万元。

云雾缭绕的箐山森林公园。

云雾缭绕的箐山森林公园。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县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83.2万亩,综合产值达6.5亿元,林业综合产值达56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动农户就业1.2万人,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实现了资源保护和林农增收双赢,打通了山区林农‘靠山吃山’的可持续发展路径。2024年习水还将新增“林+药”1.1万亩,“林+茶”2.2万亩,“林+养殖”30万亩,“林+菜”1.7万亩。

温水镇目里村目里潭。

温水镇目里村目里潭。

如今,习水在生态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宽。未来,习水将继续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生态与经济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优化林下经济产业布局,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深入挖掘生态旅游潜力,打造更多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与线路。同时,加强生态教育与宣传,提高全民生态意识,让每一个习水人都成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相信在习水老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片绿水青山将持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加丰厚的生态财富,书写出更加精彩的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篇章,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与样板,不断向着更高质量的生态发展目标迈进,创造出更多令人瞩目的生态与经济发展成就。(文/图 习水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吴锋、陈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