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门口挣钱 零距离就业 ——陇县积极推进就业扶贫
核心提示
陇县113个“双百基地”共带动8000余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安置贫困劳动力4055人;已经建成并投用的社区工厂6家,正在建设的社区工厂13家;累计举办扶贫培训班213期,参训人员1万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3851人。
和过去打零工相比,陇县温水镇苏家塬村贫困户郭小林对如今的生活很满意。去年,在镇、村干部帮扶下,他在县上开了一家砂锅米线店,生意不错。“政府的扶贫好政策,让我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希望。”郭小林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陇县按照“不落一户,不掉一人”的要求,不断创新思路,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培训、扶持引导创业等帮扶措施,把就业扶贫作为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保障。
特色产业
打牢致富基础
3月10日,记者来到陇县温水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温水镇枣林村7组贫困户邢虎林正在自家大棚里忙个不停。
“以前种粮和外出打零工,辛苦一年才挣3000元左右,现在经营大棚比种地强多了,既方便照顾家,还能学技术。”邢虎林说。
邢虎林介绍,他与温水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在2017年2月就签订了2座大棚“借袋还菇”协议,当年经营了3个月,收入就达1.6万元。尝到甜头的他,当年8月又承包了2座。如今,他的大棚已经增加到了6座,1年多时间他已经挣了13万元。
“去年年底,我家已经实现脱贫了。今年我还劝我家亲戚也承包了2座大棚,现在他们的收益也不错。”邢虎林开心地说。
邢虎林一家能走上脱贫致富路,得益于陇县的“双百”产业就业基地。
陇县温水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是由陇县宏盛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成的一个以食用菌生产为主的现代化农业园区,也是县上“双百基地”之一。公司负责人李晓宏表示,公司推行的“借袋还菇”模式,让贫困户零投资、零风险挣钱,也是公司给更多贫困户提供一个家门口就业的岗位。目前,该公司共在全县建成食用菌大棚2000座,采取“借袋还菇”模式,目前共吸纳2085户贫困户就业,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陇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万多人,多数没有一技之长或因家庭原因不能外出务工就业,如何让这些人依托各类扶贫经营主体实现‘抱团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陇县扶贫办主任赵建政说。
近年来,陇县以打造特色农业强县为目标,围绕生态羊乳、核桃、烤烟、中蜂、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相继建起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和合作社等。为了让市场主体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作用,县委、县政府经过探索和实践,大力推行“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在全县建立了“双百产业”扶贫基地,即全县建立100个产业就业扶贫基地,每个基地带动100户贫困户就业。
“目前,全县确定的113个‘双百基地’,共带动8000余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安置贫困劳动力4055人。”陇县农业局局长程保卫说。为了确保市场主体吸纳贫困户,该县每年考核一次,实行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确保了“双百基地”有一定数量的贫困户就业增收。
社区工厂
家门口实现就业
东南镇牙科村村民梁陇英家境贫困,多年来一直在外地打工,家中既有年迈多病的父母,又有正在上学的孩子。她一直想回家找份工作,但始终没有合适的机会。
去年,梁陇英听说家门口办起了社区工厂,而且还针对当地贫困户有招聘优惠条件,她便从外地赶回来,经过面试体检后,顺利进入陕西仪尚实业有限公司上班。
“现在,我在这家社区工厂上班,不但学了一门手艺,而且每月收入1600元。”梁陇英说,现在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家,可以说是“家门口挣钱、零距离就业”。
去年以来,陇县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引领、就业优先、厂社融合、协调推进”为原则,以贫困村、移民搬迁社区为重点,鼓励全县具备条件的村镇大力引进和发展以就业扶贫为目的的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打造 “村镇生活、村镇就业”的就地就近就业模式,实现了“闲房变厂房、农民变工人、无业变就业”三变效应。
为了鼓励创业,陇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新建和改建的社区工厂,所需资金从苏陕协作专项资金中落实70%,各涉及村经济合作组织负责落实30%;社区工厂每吸纳一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且签订不低于一年期限劳动合同的,给予工厂1000元的一次性岗位补贴;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人数不低于其员工总数三分之一的,对其生产经营场地租赁费、水电费,按不超过实际支出额50%的标准给予补贴;社区工厂需要申请贷款时,可给予10万元至200万元的贴息贷款。
曾经在外创业多年的陇县固关镇农民闫建林,得知县上支持创办社区工厂的消息后,回乡相继创办了两个社区工厂,吸纳周边镇村83名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人,带动每个务工人员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截至去年年底,陇县社区工厂“遍地开花”,已经建成并投用的社区工厂6家。今年正在建设的社区工厂13家,建成后可带动2000多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精准培训
脱贫增收有保障
学得一门手艺,在家就能把钱挣。这是陇县东风镇下凉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引军的梦想。2018年,他的梦想成真。
由于父亲患病卧床不起,女儿患有风湿病需长期治疗,儿子正在上学,张引军平时在家照顾家人,他想在家里创业,苦于没有技术。去年3月,在村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张引军在县职教中心免费参加了电焊工技能培训班,很快便学会了这门技术。他在家门口创办起电焊维修门市部,走上了脱贫致富路。由于手艺好,张引军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他还聘请了村上两名贫困劳动力在门市部就业。
近年来,陇县针对农村贫困群众因家庭、身体条件等原因无法外出务工的问题,根据贫困户培训意愿,逐镇逐村开展免费就业创业培训,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学会1项实用技能。同时,陇县还按照“扶贫优先”的原则,对无法外出务工、无劳动技能、无生活来源的贫困劳动力,大力开发公益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上岗就业。
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陇县累计举办培训班213期,参训人员达1065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3851人,实现培训就业3510人。县上共开发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保洁员、图书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2394个,已有1984名贫困劳动力就业。(记者 程伟 通讯员 梁会平)
(责编:张玫、张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