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北有什么神秘的?这6位皇帝因为来过西北,都干成了大事!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1 13:55

古代西北有什么神秘的?这6位皇帝因为来过西北,都干成了大事!

2019-03-18 13:11

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人大约都知道,那里有一个所谓500个的“怪圈”,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意思是:每隔五百年一定有一位圣明君王兴起,这期间也一定会有杰出的人才出现。后来的史学家按这句话的尺度,对多少有些漫长的中国古代史进行了丈量,结果发现,这把尺子虽不一定是准的,但大致范围没错。有人发现是500多年、有人发现是600多年、有人发现是700多年,进而让这种说法成了一个非常非常有意意思的话题,甚至被当作一种预言,而在整个古代史上也没有人能够逃脱。

我们发现,古代在大约在500年前后,北方就会总有大的气候的变化,风调雨顺、气候温和是草原民族的兴起,雷电雪灾、气候寒冷是草原民族的衰败甚至使其政权灭亡,从匈奴到蒙古、满清大约都是这样的。而中原王朝在伴随着草原民族的兴衰走出一些有作为的皇帝之外,还有一个亦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在中原的皇帝中,越向西而行的,就会越有作为,有的甚至可以被称为千古一帝。现在,我们就将它一一列举出来,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他们是谁?

1. 秦始皇。上任之后首次出巡,咸阳皇宫里的秦始皇就跑到今天甘肃宁夏一带来了,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这次出巡做了如此记载:“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回中即是历史上的回中道,是连接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的交通要道。南端起今陕西省陇县北,沿北河经温水镇、火烧寨镇、新集川镇东部入甘肃神峪河乡下关村后向东经东华镇到达平凉的四十里铺,过镇原、新城镇、宁夏彭阳县、白阳镇和古城镇,逾萧关至固原原州区。

秦始皇出巡这里的目的只有8个字:巡边、抚民、宣威、祭天。他不仅把这条道走成了通往边关的通道,而且还有这条道上修了一座宫——回中宫,其位于今陕西省陇县西北,为秦始皇东归时必经之地。虽然,此宫于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被匈奴烧毁,但回中道的路线却被固定了下来,甚至被后的汉武帝修成了一条战备高速公路。

2.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汉武帝初次到雍进行郊祭时,西达陇西,北登固原以南的空桐山,幸甘泉而归,这是汉武帝首次北巡,为抗击匈奴作战略准备。公元前121年,河西大捷,汉武帝设河西四郡。从此,打开了汉朝通西域的道路。其间和其后,汉武帝巡视边疆,来今甘肃宁夏内蒙古一带,有近10次之多,其历史功绩因丝绸之路不言而喻。

3.隋炀帝。公元609年初,隋炀帝做出了一个让朝野都为之震撼的决定,他向文武百官宣布,说他要西巡河西走廊,并且还要邀请西域诸国的首领在那里举行一个盛大的聚会。为了消除吐谷浑对河西走廊的威胁,隋炀帝还要御驾亲征,这可以说是一个壮举,就连汉武帝当时也只是在黄河的岸边向西进行远眺。

《隋书》记载,“三月已乙。车驾出巡,四月大猎于陇西,次狄道(今甘肃临洮),出临津关(今甘肃永靖)至西平。”这次出巡不仅使隋炀帝成为第一个踏足河西走廊的皇帝,而且邀请各国的首领在中国的领土上举行聚会,也是自古以来的第一次。很猛。

4.唐太宗。公元629年八月,塞外秋高气爽,水草丰盈。唐太宗一行离开长安,沿泾水北上。唐太宗出门干什么呀?来当天可汗。九月十五日,唐太宗到达灵州(今宁夏灵武)。分布在宁夏北部及青海、内蒙古各处的铁勒诸部族首领得知唐王要亲自到灵州会见受降,都亲自带队赶往灵州,或派使节到达。据载,先期到达灵州的铁勒诸部使者都出城列队迎接唐太宗,一些人还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蹈,而当真正见到唐太宗的那一刻,他们都跪拜山呼“万岁”、“天可汗”。

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仅形成了中华多民族融合的基础,还让世界至今伴随着一个关于中国人的名词——唐人。另据《唐会要》记载:“骨利干处北方瀚海之北。二俟斤同居。胜兵四千五百。口万余人。草多百合。地出名马。其国北接冰海。昼长夕短。日没后。天色正曛。煮一羊胛才熟。而东方已曙。盖近日出之所也。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内附。”意思是,北方有一个叫骨利干的国家,一万多人口。国家北接北冰洋。太阳落下去,余辉还在,煮一个羊肩刚熟,太阳又出来了。贞观二十一年内附。

骨利干内附后,意味着唐朝疆域曾到达北极圈,唐朝在那里设置了一个羁縻州,叫玄阙州,这是唐朝最北的一个州。在玄阙州里可以看到极昼现象。而这在《唐书》、《资治通鉴》中都有体现。

5.明成祖。历史上,中国古代边患从来都在北方,且有造成边将拥兵自重,政局动荡之虞。明成祖定都北京,“天子守边”因而成为他最鲜明的特质。在未当皇帝前,他便在与蒙古的多次交锋中成为优秀军事统帅,当了皇帝后,为了进一步稳定北疆,他经常率师在外远征蒙古。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逝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但定都北京、天子守边,成了此后大一统帝国的基础。

6.康熙帝。康熙三征噶尔丹是指清军三次征伐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历史事件。据《清实录》载: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亲率大队人马出德胜门,沿昌平、宣化府、大同、怀仁、榆林、花马池进入今宁夏。他的指挥中枢在宁夏,他要前往宁夏督师作战,因为宁夏距噶尔丹所在的萨克萨特库里克较近,从宁夏出兵,可一路速剿噶尔丹。

康熙在宁夏的18天,调集的粮食,仅从水路沿黄河运输的军粮就有1.17万石,从宁夏周围的陕、甘地区调集到宁夏并运往北方前线的马和骡子就有1.5万匹、骆驼1600多峰,这些战略物资大多也是从横城上船被运往前线,为平定噶尔丹叛乱提供了足够的物资。

此战清朝不仅成功阻止了准噶尔的东进,又将喀尔喀蒙古并入版图,为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奠定基础。可以这么说,这次反对民族分裂的正义战争,非常有效地维护了祖国统一。

为什么要向西?

中国古代史上有作为有皇帝不多,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为什么那些有作为的皇帝会向西呢?这分明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明成祖的“天子守边”一定能说清其中道理。

司马迁说:“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兴自蜀汉 。”中国在的历史也一直在反复印证着这句话。

我们还发现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或者说法,即古代的皇帝们都把自己比作太阳,太阳自东方升起,而自西方落下。在这些皇帝的西行的历程里,我们分明能看到他们对于“日落”的忧虑,比方说,秦始皇没立后,汉武帝立子杀母,唐太宗、明成祖、康熙帝晚年也一直都在为此事焦虑。

也许,回答古代皇帝为什么越向西越来有作为,除了地理的因素,用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就够了——知道太阳如何升起,也应该明白太阳如何落下去。直面忧患,才能创造盛世。日出日落,只需要24小时,而中国古代史上的“日出”与“日落”分明是有些漫长了——500年啊!(文/路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