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田林县的“脱贫成绩单”
2019-07-27 08:38
中国商务新闻网田林讯(记者 王 冰 通讯员 杨永娟 林洁琪)田林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县域面积5577平方公里,居广西第一位,辖14个乡镇168个行政村(社区)1412个自然屯;辖区内潞城瑶族乡国土面积788平方公里,是广西国土最大的乡,百乐乡板干村国土面积118平方公里,是广面积西国土面积最大的村。
“田林县属国定贫困县、自治区深度贫困县,有3个极度贫困村。2016年至2018年,全县共实现4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减贫11106户46777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23.1%下降至2018年底的4.8%,下降18.3个百分点。2018年获百色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一次,是全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县份。目前,尚有59个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未摘帽,3104户11333人未脱贫。2019年计划摘帽35个贫困村、脱贫755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左右,实现全县脱贫摘帽”。田林县副县长罗俊书告诉国际商报记者。
主流媒体采访团合影
广西国土面积最大县份的尴尬
据第一轮《田林县志》记载,秦时,东南部属象郡,西北部属夜郎部落,西南部属句町部落。唐朝开元年间,置如赖县,治在乐里镇境内。中华民国时期,属西林、西隆、凌云三县。1950年至1986年,全县行政区划先后变动11次。
面积在广西排第一,并且境内有广西面积最大的乡和村。但人口较少,总人口28万。
与贵州、云南接壤,南昆铁路、隆百高速公路和国道324线穿境而过,但县内交通水利、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岑王老山是广西第三高峰,南盘江、驮娘江、西洋江穿流而过,有林地685万亩,森林覆盖率80.6%;物产资源丰富,曾经是亚洲最大黄金生产县,是“中国八渡笋之乡”、“中国灵芝之乡”、“中国油茶之乡”;民俗资源丰富,是“中国壮剧之乡”。但经济总量小,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63.1亿元,在百色12个县(市、区)中排第7位。
《田林县志》记载,田林县脱贫致富工作从1980年开始。1985年4月15日,成立县老、少、边、山、穷地区建设办公室(简称山区建设办公室)。1986年9月1日,山区建设办公室改称扶贫办公室。
纵观田林,可谓是历史悠久、位置优越、扶贫工作开展早,但是依旧没有改变落后的命运,更没有摘掉贫穷的帽子。
竹笋产业化成为助农增收利器
7月24日,记者作为“2019主流媒体聚焦田林脱贫采风团”成员之一,走进广西百色市田林县六隆镇八渡笋产业(核心)示范区,了解当地发展八渡笋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情况。
“全镇18个村基本上都有种植八渡笋,2016年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54户,基本上90%以上依靠种植八渡笋脱贫。”六隆镇党委书记、六隆镇八渡笋总场场长张义国向记者介绍。
登上观竹亭远眺,数十万亩竹林尽收眼底,竹叶青翠欲滴,隐约可见竹笋藏于林中。
据介绍,六隆镇八渡笋产业基地是田林县委、县人民政府执行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的重点扶贫项目,也是田林县倾全县之力创建的异地扶贫安置与特色产业相结合的基地,是广东省广州市对口帮扶百色的扶贫重大成果。从1997年至2000年共投入资金1.2亿元,征用面积17万亩,现种植有八渡笋面积15.8万亩。总产值约2.2亿元,平均每户年收入2.5万元以上。2015年至2018年有705户种笋的贫困户已经脱贫。
“六隆镇20多年前种植的八渡笋因品种退化,竹林出现老化、发笋率低、笋质量下降等问题,种植笋的产值低效益差,农户种植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张义国说。为提高八渡笋产量,近年来,六隆镇通过组织低产林改造,采用滴灌方式,并邀请专家对农户在种植管护、加工技术培训以及发展林下种养殖等方面进行指导培训。
据了解,田林六隆八渡笋产业(核心)示范区计划投入资金220万元进行科级研发与推广,利用现代先进适用高产培育技术、先进管理理念,在核心区分别建立:综合竹苗(蔸)培育科技示范区、优质高效培育示范区、林业有害生物生态防治防控示范区、生态有机八渡笋培育试验区和传统生产经营对比区。
六隆镇从台湾引进八渡笋产品加工技术,根据引进技术加工发酵亩产鲜笋1000斤可晒得笋干70斤,市场均价约25元/斤,亩产值1750元。六隆镇八渡笋产业已形成规模化发展,主要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经营,通过台湾山弘公司驻田林公司收购、加工,成品主要销往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2009年田林县八渡笋产品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原产地标识保护产品”称号,2010年获得中国农业特色品牌“八渡笋之乡”荣誉称号,2017年六隆镇平细村五工区列为“田林县出口八渡笋质量安全示范区”。
得益于科技扶贫的助力,八渡笋已成为田林农户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我种了20多年的八渡笋,已经扩大现在的118亩,通过低产改造,八渡笋产值翻了一倍,去年卖鲜笋就挣了7万元,市场供不应求。”平细村村民吴再梦说。
采摘八渡笋
吴再梦是1997年从大石山区浪平镇弄陀村搬迁至六隆镇平细村的贫困户,于2015年通过种植八渡笋脱贫,建起了两栋楼房。“八渡笋可以加工成笋干后再卖给企业,每年可再多挣3万元。空闲时候可以去当地扶贫车间工作,每天也可得工资80至100元。”吴再梦说。
在六隆镇八渡笋扶贫车间,记者看到10多名农户正在削笋皮,其中还有几位老人家。负责人李慧珍介绍,目前车间正在建设八渡笋深加工流水线一条,笋尾加工车间一个,年加工竹笋约2000吨。常年可提供就业岗位30个以上,盛产时节可以提供60个以上,优先吸纳安置地贫困户及周边群众在车间就业,每人每年可获得1.5万元以上收入。
广西田林宏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丰馨莲说:“八渡笋有很高的附加价值,加工制成清水笋、酸笋、笋干后,产值翻倍,可以达到20元一斤。通过带动当地合作社和贫困农户生产经营,提供就业岗位,提升八渡笋的品牌价值,为田林县八渡笋产业发展出一份力。”
芒果变身“黄金果”
“我们村有5个自然屯265户,每一户最少有10亩以上的芒果,家家户户都住‘芒果楼’,开‘芒果车’。”乐里镇新宁村支书鄂应春说。
田林县芒果扶贫产业园位于乐里镇新宁村分水屯,现有芒果种植面积2.863万亩,主要种植品种有台农一号芒、金煌芒、贵妃芒、红玉芒、新世纪芒,因气候独特,同类品种较右江河谷芒果晚熟20天左右,品质佳、口感好,先后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认定芒果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农业部农产品“百色芒果”地理标志。2018年挂果面积约0.7万亩,总产量达8400多吨,平均亩产果1200公斤,亩产值达6000元以上,带动当地108户贫困户436人脱贫致富,推动全县新种植芒果12.2万亩,为全县打造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田林县乐里镇早在1993年就有种植芒果的经历,但芒果品种不佳,口感酸涩,不受市场欢迎,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2012年,一位来自桂林的老板傅旭安来到新宁村,承包了400亩地种植新改良的芒果品种。2013年,时任新宁村党支部书记黄立刚带头种植的60亩芒果获得了大丰收,当年就收入25万元,次年再增收53万元。种植芒果让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因此,在田林县农业、林业部门的帮助下,黄立刚、鄂应春等党员带头引领村民种植芒果。
田林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秀昆介绍,田林县积极推行党建促脱贫“54321”工作机制(“54321”即筑牢5项工程、强化4个带动、把准3个环节、取得2个突破、实现1个目标),采取强村带弱村,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能人带贫困户,将“强村”优势辐射到“弱村”,形成抱团发展、共同致富的格局。
座谈会现场
鄂应春说:“我对种植芒果致富很有信心,目前我种植了50亩,今年再扩大20亩,还能吸纳周边贫困群众来务工,学习种植技术,带动他们致富奔小康。俗话说,‘自己富不算富’,因此我们村还带动了周边的风洞、那光、启文、文化4个贫困村共同种植芒果。”新宁村通过开展“党员带群众、示范户带种植户”产业互助帮扶活动,突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像鄂应春一样“一对多”结对帮扶群众致富增收的党员还有20多位。在新宁村的带动下,文化村芒果种植达6000多亩,成为乐里镇仅次于新宁村的第二大芒果种植村。
“新宁村不仅带动了周边村屯种植芒果致富,还对全县发展芒果产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乐里镇党委书记付小文说,目前田林县(乐里镇)芒果扶贫产业园作为全县党员教育培训的示范基地,每个乡镇每年都要派党员代表到基地现场学习参观,掌握芒果种植管理技术,带回去本村发展芒果产业。
丰收的喜悦
在田林县芒果扶贫产业园采访时,正是芒果的丰收期,一串串硕大的芒果垂挂在枝头。农户穿梭在果树之间忙碌地采摘,将芒果运送到路边装箱。走进新宁村,只见村道全部实现硬化,村道两旁楼房林立,每家每户至少有一辆汽车。
在新宁村芒果种植大户李静的家中,客厅堆了数十箱芒果,崭新的电视机和冰箱令人瞩目,他说:“今年种植了80亩芒果,收获了6万斤,由子女负责通过电商销售,市场供不应求,预计收入十多万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