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下身子 干出样子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17 02:03

原标题:扑下身子 干出样子

  近日,陕西宝鸡市麟游县以务实管用为原则,将现有82个驻村工作队优化调整合并为66个,实现66个行政村一村一队全覆盖。自2015年开始,宝鸡市委、市政府先后从市、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抽调3000多名优秀后备干部,分3批压茬派往705个贫困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这些驻村帮扶干部扎根农村,扑下身子,与群众一道吃馍睡炕,摸爬滚打。2年时间,全市实现21.2万贫困人口脱贫、201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从11.9%下降到6.76%。

  最硬的干部上最硬的战场

  李宝辉,是宝鸡市兽医局选派到岐山县京当镇范家营村的第一书记。2015年8月,他响应组织号召,放下年幼的孩子、年迈的父母和来自异乡的妻子,毅然奔赴脱贫一线。

  “宝辉是单位的骨干,派他去驻村扶贫,单位是既放心又‘闹心’啊!”说起这名帮扶干部,局领导满是不舍,“局党组专题进行了研究,必须落实市委要求,把优秀后备干部派下去,这是条硬杠子。”

  为了做好选派工作,宝鸡市专门出台文件,采取个人自愿、单位推荐、组织部门审定的程序,从市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后备干部中选派第一书记705名,成立933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对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升级晋档”较差村全覆盖帮扶。

  在安排上,统筹考虑干部能力特长、部门资源优势和村情实际,把干部派到最需要的地方。李宝辉就是“好钢用在了刀刃上”。在他的帮助下,范家营村如今畜禽规模增加1万多羽,仅此一项全村增收600多万元。

  “村上有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镇包村干部,有时却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太白县咀头镇红星村党支部书记曾一度为此担忧。为解决这一难题,宝鸡市在市、县成立整合“四支力量”工作办公室,以村为单位,将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镇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四支力量整合,组建帮扶工作队,实现统一调度,统筹指挥。合力攻坚下,红星村从“穷村”“烂村”蜕变成了“明星村”。

  不守摊子 真抓实干

  “全年完成全村土地整理500亩,修建河滩至任家坡组沙石化道路2.5公里,新建核桃园100亩……”在麟游县九成宫镇岭西村第一书记王晓明的民情日记本上,这段话用红笔勾勒了出来,他说:“承诺事项已经在全村群众面前‘唱’出去了,在个人年度考核单上也‘挂了号’,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去做。”

  宝鸡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从2016年开始,我们在全市驻村帮扶干部中推行积分制考核管理办法,出台不胜任帮扶干部召回调整8条‘硬杠子’,把干部承诺事项兑现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陈仓区西部山区地处秦岭北麓与陇山支脉的交错地带,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基础设施落后,成了全市深度贫困的重灾区。“走产业扶贫的路子,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为了兑现这一郑重承诺,西山坪头镇温水村刘越剑等8名第一书记联合成立了“产业扶贫联盟”,通过技术互通、信息共享、品牌共有、销路共用,形成产业发展的群体效应。

  在“联盟”的推动下,西山地区组建了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醉美西山”特色商标,带动32个村壮大特色扶贫产业,24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群众高兴地说:“再也不用守着‘金山’受穷,拿着‘金碗要饭’了!”

  干好有奔头 流汗不流泪

  陇县东南镇后沟村第一书记王兴科,2年来帮助后沟村争取直接帮扶资金12万元、项目资金100余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2018年1月因工作实绩突出,被提拔为陇县劳动就业局副局长。

  “选派下去的帮扶干部都是单位的后备干部,有些同志心里有顾虑,怕影响政治前途,也有的怕自己力量单薄干不成事。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吃一颗‘定心丸’,树立起鼓励机关干部到扶贫一线锻炼成长的鲜明导向。”宝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薛建恩说。

  宝鸡市在出台的《驻村帮扶干部管理激励实施意见》和相关管理考核办法中明确规定:“县区每次提拔干部,有脱贫攻坚工作经历的人数不得少于50%。对考核优秀的驻村帮扶干部,提拔使用优先考虑、专业职称优先晋升、遴选选调优先推荐。”仅2017年全市就提拔重用实绩突出的优秀驻村帮扶干部291名。

  市、县每年拿出1864万元,落实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列支1320万元,落实帮扶干部专项培训经费,设立脱贫攻坚奖励专项资金,重奖帮扶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

  前不久,宝鸡市委再次命名了45名“脱贫攻坚优秀村党组织书记”、50名“优秀第一书记”、42名“优秀帮扶工作队员”,大家纷纷表示:“受表彰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今后工作干不好,既对不起组织,也没办法给群众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