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2月14日讯 从一穷二白,到村集体积累达2300万元,海伦市东风镇仁东村的发展,用“逆袭”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仁东村有多大?10.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32户1672人。
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生态文明村、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这些都是仁东村的“名头”。按照中央关于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仁东村五级书记协力聚焦村子的发展,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近三年来,这里的村容村貌、产业发展、和党群服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村容之变
仁东村有一条路叫“平安路”,从坑坑洼洼到平整笔直,是这两年的建设让它大变样。还有“红旗街”,也是今非昔比。夏季,从街路两旁走过,让人总想驻足流连。这里已超越了大多数人对于乡村道路的认知。
村里的小菜园更为“惊艳”。种花种菜,每个小菜园都是“增收园”。而以前的小菜园只留在了村里的老照片档案里。
一步一景,乡间巷陌,一个小村的变化最直观的体现是村容村貌的变化。东风镇党委书记金玉亮道出了这里的变化:“原来仅有三米半的破损村路,现在变成了宽11米或4.5米的平坦柏油路,主街辅街全覆盖;原来污水横流、垃圾堵塞的土沟排水被硬化明渠代替,垃圾桶有序摆放……村民居住的土房也翻盖成崭新的砖房,凌乱的木栅栏变成了美观实用的铁栅栏。”
夏日里的仁东村在花草绿植的映衬下格外赏心悦目,绿化覆盖率由2017年的5%增长到如今的100%;夜晚,276盏路灯点亮了村庄。而在白雪覆盖的冬季,村里南湖公园的冰面旁建起了垂钓台,钓鱼漫步,别有一番情致。
产业之变
仁东村稼穑井然。把普通的庄稼地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水稻田成为稻田公园,稻草人装点了人们的打卡照。“每一年我们都有新投入,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特色养殖,温室大棚里养小龙虾、河蟹、牛蛙,这些特色产业开阔了村民眼界,也让增收有了新路。”仁东村党总支书记曲伟君告诉记者,仁东村的产业都是“集体型”,村集体领办,促民增收。打造占地2.4万平方米的“虾稻米养殖区”,养殖小龙虾18万尾,实现“一田双用、一水多养、一季双赢、虾稻共融、稳稻增效”的良性循环发展,可实现经济效益12万元。这个季节,新建的2000平方米“寒地新型免烧温室”种植的草莓已经上市,预计年可收入36万元。
仁东村聚力产业发展,将过去“原汁原味”单一的土特产,打造成链条更完整、业态更丰富、“多姿多味”的特色富民产业。新鲜的草莓、肥美的牛蛙、鲜活的小龙虾,小菜园、采摘园、垂钓园,牛场、酒场、水厂……产业由“0”到“1”,由“1”到“N”实现了裂变,“猫冬儿”是猫不住了,要忙的事太多了。
服务之变
“便民无极限,服务零距离。”2021年3月,仁东村率先试点在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建便民服务厅,金玉亮拿出一本海伦市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给记者讲述在村里建便民服务厅的意义。“这本清单梳理出8类64项流程图,件件关乎百姓的民生事。设立便民服务厅以前,很多事项都需要到镇上或者市里办理,非常不方便。通过梳理出小微权力清单,办事流程一目了然,清单上的事大部分都可以在村便民服务厅办结。”金玉亮告诉记者,“一窗尽办、一微尽阅、一码尽知、一图尽览”的“四个一”便民服务方式得到群众认可,村民办事“码”上扫,马上办,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这个码好呀,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就能看书也能听书,真是太方便了!”仁东村村民李大爷学会了“码上”看书。在仁东村村部二楼,墙上有一处造型独特的宣传栏,是村里的“有声图书馆”,上面有12个二维码很是显眼。村民只需用手机扫描墙上的二维码,喜欢的书籍就会自动播放。“有声图书馆”的书籍涵盖了党务咨询、党史教育、乡村振兴、法律常识等各方面内容,并且会不定期更新。这种“有声”阅读方式新颖,对于年长的人来说更为实用和方便。
仁东村的三年之变,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党旗熠熠,让村庄留住乡风乡韵,让农民记住乡愁乡情,仁东村正在写好一幕幕振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