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西省域副中心城市宝鸡市打造300万大城市的可行性研究分析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7-16 07:17

宝鸡市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陕西省的省域副中心,是陕西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了“强化宝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和副中心城市地位”的定位要求,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跻身西北五强市、西部非省会城市十强市和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力争主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5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180平方公里以上,全市常住人口达到35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查询了《宝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到2035年中心城区面积为589平方公里(主城区、凤翔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向东拓展到陈仓区行政边界东部,将打造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陕西省域副中心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但是公示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没有规划到2035年的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但是从自然资源部规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现状城市建成区1.3倍的基础上,那么即便未来宝鸡市按照紧凑城市原则建设,到2035年城市规模也不可能超过300万人。但是如果宝鸡市达不到Ⅰ型大城市的规模,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宝鸡市就无法承担起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陕西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和职责使命。因此,今天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来研究宝鸡市未来能否发展成为Ⅰ型大城市,其是否具备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基本情况

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了解,宝鸡市不仅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也是一座十分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因为宝鸡古称陈仓,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发源地,嘉陵江源。宝鸡这座城市最早建城于公元前762年,公元757年因“石鸡啼鸣”之祥瑞改称宝鸡,是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宝鸡是中华文化重要支脉——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有八千年文明及2770余年建城史。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社火之乡,周秦文明发祥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

远古姜水育炎帝,商末周原兴周、凤雏宫奠定四合院庭落模型,春秋雍城兴秦,镇国之宝石鼓、何尊、毛公鼎等出自于此,法门寺藏佛骨,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彰显中华工艺。宝鸡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大生态宜居城市之一,中华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宝鸡也是我国西部工业重镇、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中国钛谷。宝鸡位于陇海、宝成、宝中铁路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一)宝鸡市的地理环境

宝鸡市地处陕西省关中西部,东连咸阳和杨凌示范区,南接汉中,西北与甘肃省的天水和平凉毗邻。秦岭南屏,渭水中流,关陇西阻北横,渭北沃野平原。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总面积18117平方公里。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宝鸡这个位置太重要了,尤其是在古代,那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宝鸡的重要战略区位,使得宝鸡成为了我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比如从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的家乡成都向北的铁路——宝成铁路,北端重点就在宝鸡市,而我国最重要的战略铁路陇海—兰新线就以宝鸡为重要节点,这使得宝鸡成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节点及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

宝鸡市地貌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山、川、原兼备(山地占总面积56%;丘陵占26.5%;川原占17.5%),呈“六山一水三分田”之势,巍峨峻峭的秦岭群峰与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互为映衬,构成了宝鸡市的地貌主体。位于宝鸡市太白县境内的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是中国大陆东部的最高山峰。



(二)宝鸡市的行政区划

宝鸡地区的行政建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最早为郡领县。东汉中平六年(189),分扶风郡于雍置汉安郡,领有雍、眉、汧、陈仓、隃麋等县。中经魏晋,于前秦甘露元年(359)置武都郡,领有雍、汧、眉、漆、美阳等县。这两次的郡领县,时间短、范围小。北朝以后,为州领郡、郡领县体制,且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局面,范围有所扩大。隋唐时期,时而废郡设州,时而废州设郡,后仍以郡领县。宋明以后沿袭唐的凤翔府之置,以府领县取代郡领县直至清末。民国时期,州郡之制被废。由陕西省设行政督察区实行对县的领导,仍保持以关中西部地区为基本范围。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省宝鸡专区时设时撤,最后一次撤销是1980年的地、市合并,改为市领导县的体制。从此,市作为一级政权,对县实行全面的建设和管理。

宝鸡城区,1949年解放前为宝鸡县县治所在地。1949年解放后始置宝鸡市,1971年改置为两个县级区。市区范围的大小变化较多,尤以与宝鸡县毗邻地区划出划入最为频繁。1949年7月,宝鸡市辖区包括解放前原宝鸡县所属的新市、县城、渭滨3镇,陈宝和硖石2乡的一、二、四保,金陵乡的1个保,神农乡的2个保,虢镇乡以及岐山县蔡家坡地区。1949年11月,将虢镇仍划归宝鸡县,蔡家坡仍划归岐山县。

1956年8月,市辖区开始扩大。时由宝鸡县划入马营、渭滨、石桥、谭家村4乡和相家庄、清水、鸡峰、冯家原、任家湾、八鱼、高家村、卧龙寺8乡的自然村76个,1959年元月,市辖区包括原宝鸡县、太白区、陇县县功区的全部地区。同年5月,又将洋县华阳公社的二郎坝、黄柏原2管理区划入宝鸡市太白公社。1961年9月,市辖区缩小。原宝鸡县和太白区仍复原制。陇县县功区亦由市辖区划出。

1962年元月,市辖区又一次扩大,东至虢镇火车站西闸口以西和宝鸡县所属千河、石羊庙管区的川道地区,北至宝鸡县原属金陵和陵原管区的南部。1964年6月,市辖区缩小。将西虢地区和马营、八鱼、千河、石羊庙、金陵、益门、石坝河、谭家村等9个公社的124个生产大队698个生产队仍划归宝鸡县。1970年11月,市辖区扩大。将宝鸡县西部的坪头区所属10个公社和宝鸡县所属马营、甘峪、晁峪、金河、硖石、陵原、李家河、太平庄、高家村等9个公社的228个生产大队1151个生产队划入市区。1971年12月,市辖区缩小。将所属16个农村公社划归宝鸡县,其余6个公社,划归新设的金台,渭滨2区。此后,市辖区基本保持稳定。

宝鸡市今辖境,从先秦至今先后置县33个。其中秦以前置4县,秦统一全国后置5县,汉和晋置5县,北朝时置7县,隋置4县,唐置5县,宋元时置2县,新中国以后置1县。从汉至元共省并23县。其中汉晋时省并6县,北朝时省并4县,唐代省并6县,元代省并7县。存留10县,从建置以后,多数亦有置后又废,废后又置。有的相距时间短,有的相距时间长。武功县初置时,位在今眉县地,眉县初置时,位在今渭水北。

新中国成立以后,曾一度将9县(市、区)合为3县1市,又将2县并入外区属县。1990年以前,宝鸡市辖10县,从建置后县名有变者7县,由州改县者2县,由区改县者1县。

一是宝鸡县,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于秦文公所筑陈仓城置陈仓县。晋末废。前秦甘露元年(359),于陈仓县西三交城置宛川县,西魏大统十六年(550),移治于故陈仓城,复名陈仓。北周建德三年(574)废。隋开皇十八年(598)复置。大业九年(613)移治留谷城(北周筑)。唐至德二年(757),以昔有“鸣鸡之瑞”改名宝鸡。

二是凤翔县,唐至德二载(757),肃宗在雍(县)置天兴县。金大定十九年(1179),改县名凤翔。

三是眉县,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于周眉邑置眉县。城在今渭水北,即今眉县常兴车站附近。前秦改名眉城,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改置平阳县,西魏大统四年(538),复名眉城。北周天和元年(566),另筑眉城于渭水南置云州,北周建德六年(577),废眉城入周城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又改周城名渭滨,大业二年(606)改渭滨名眉。唐武德三年(620)移县治于郇州城(今址),元初以县为州,后仍以州为县。

四是陇县,西魏置陇州,民国2年(1913),改州为县。

五是凤县,西魏置凤州,明洪武七年(1374)改州为县。

六是千阳县,汉置隃麋县,因泽而名。后汉改为侯国(耿况所封),王莽改名扶亭县,晋废。北周天和五年(570),复置汧阳县。1964年改汧为千。

七是岐山县北周天和四年(569),分雍县东和泾州(今平凉)鹑觚县南置三龙县。隋开皇十六年(594),移治后改名岐山县。

八是扶风县唐武德三年(620),分岐山县地置川县,因水为名,贞观八年(634),改名扶风,金改扶兴,后复故。

九是麟游县隋义宁元年(617),在仁寿宫(今麟游县九成宫镇)获白麟置县,二年(618),设麟游郡改县名云台,唐初复名麟游。

十是太白县1952年9月分宝鸡、眉县、凤县、岐山等县地置太白区,1961年9月改区设县。

1990年,宝鸡市辖渭滨、金台2个区,辖宝鸡县、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10个县。2003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宝鸡县,设立宝鸡市陈仓区,宝鸡市辖金台、渭滨、陈仓3个区,辖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9县。

2021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凤翔县,设立宝鸡市凤翔区。宝鸡市辖金台、渭滨、陈仓、凤翔4个区,辖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8县。



(三)宝鸡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水资源和河流情况

宝鸡市河流网排列以秦岭为界,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黄河水系河流主要是以渭河为干流的渭河水系,其主要支流有通关河、小水河、清姜河、石头河、汤峪河、金陵河、千河、漆水河等,渭河横贯宝鸡市境内206.1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5.51亿立方米。长江水系以嘉陵江上游河段为主干,其主要支流有将龙沟、北星沟、安河、石家沟、小峪河、旺峪河等,宝鸡市境内流长72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6.27亿立方米。

秦岭主脊南侧还分布着汉江水系的支流湑水河、红崖河等。宝鸡市地下水储量估算,可供开采水量约7.56亿立方米。可控制利用水资源量为11亿立方米,宝鸡市有较理想的地表水源基地。1999年建成的引嘉济清工程,每年可向宝鸡供水912.5万立方米;2006年又建成冯家山引水二期工程,市区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20.9万立方米/日,冯家山引水工程,每年可向宝鸡供水2920万立方米,满足了宝鸡市区的用水需求。



(四)宝鸡市发展的基础交通地位

宝鸡市位于陕、甘、宁、川四省(区)的结合部,处在西安、成都、兰州、银川四个省会城市的交通中心。陇海、宝成、宝中铁路交会于此,宝鸡是新欧亚大陆桥上东西贯通陇海,北连包兰,南接成昆诸线的全方位铁路交通枢纽。宝鸡更是全省三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中大陆桥走廊与西部陆海走廊在宝鸡市交汇。

宝鸡市公路交通四通八达,以宝鸡市区为中心,以定汉高速、西宝高速为十字的高速公路网络全面建成。形成了以G30为主轴,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脉络、以关中公路环线为连接的“三横五纵一环”公路网络形成(三横:G30、西宝南北线,五纵:乾县—法门寺—汤峪,麟游—益店—常兴—斜峪关—太白,麟游—凤翔—潘家湾—太白—浑水沟,周公庙—蔡家坡—五丈原,陇县—千阳—宝鸡—凤县,关中环线宝鸡段)。

铁路交通网络由来已久,因为宝鸡的铁路交通始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1月,时陇海铁路通至宝鸡。民国三十四年(1945),宝鸡至甘肃天水段通车。1958年,宝成铁路建成通车。1970年6月,西安至宝鸡复线建成。1975年,宝成线全线实现电气化,这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1995年6月,宝(鸡)中(卫)电气化铁路建成通车。形成以宝鸡为枢纽,陇海线横贯市区,宝成线向南伸展,宝中线往北延伸,辐射西南、西北、华北和中原地区的铁路运输网络。2007年4月18日,动车组旅客列车“和谐号”在宝鸡—西安段开通运行。2013年12月28日,宝鸡—西安高铁开通运行。

公路交通网络也不错。宝鸡的现代公路交通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宝鸡境内第一条公路西安至凤翔段正式通车。此后凤陇路、凤汉路、凤虢路、长益路、西眉路、宝平路、麟凤路等都于民国年间陆续通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路建设飞速发展,1995年12月5日,被称为“西北第一路”的西宝高速公路全线通车。2000年11月28日,国家主干线公路310国道宝鸡至天水牛背段正式建成通车。2009年9月26日,宝鸡至天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11年11月8日,宝鸡至陇县火烧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2017年底,宝鸡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6821.8千米,公路网密度92.9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农村公路路网密度达到84.5千米⁄百平方千米。高速公路284.9千米、占路网总里程的1.7%;一级公路132千米,占路网总里程的0.8%;二级公路1046.5千米,占路网总里程的6.2%;三级公路1585.5千米,占路网总里程的9.4%;四级公路1.23万千米,占路网总里程的72.9%。等级公路占路网总里程的91%。全市12个县区全部通上二级公路,172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晴雨通公路。

截至2022年,宝鸡全市公路总里程1.81万公里,公路网面积密度达到100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41.264公里,高速公路双通道县区占比42%,覆盖77%的镇街。宝鸡机场可研审批涉及的省政府资金筹措方案及社稳评估报送国家发改委;310国道项目工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分别取得省发改委和省交通厅批复,正在开展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工作;G244、G344、G342等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形成梯次发展格局。中心城区共开通常规公交线路58条,年客运量2.32亿人次。



(五)宝鸡市的经济发展情况

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743.10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4.3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576.21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932.52亿元,增长2.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5∶57.5∶34.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3801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394.7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8%。

二、宝鸡市城市的兴建和发展

周秦均兴起于关中西部地区,宝鸡市区在周秦时代也均为王畿所在。根据文献记载,春秋时秦文公已在今宝鸡市区设立陈仓县。历经秦、两汉、魏晋,宝鸡市区一直隶属于陈仓县。后赵建平二年(331)撤销陈仓县,并入雍县(今凤翔县)。前秦甘露元年(359)另设苑川县(今宝鸡市东),西魏大统十六年(560)迁苑川于陈仓故城,又名陈仓县。北周建德三年(574)废陈仓县,并入洛邑县(属武都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复设陈仓县,唐至德二年(757),陈仓县改名宝鸡县。从此以后,宝鸡一名一直延续至今。

1949年7月宝鸡解放,设立宝鸡市,宝鸡县迁至石羊庙,1950年迁至虢镇。1966年8月,宝鸡市升为省辖市。1971年3月,金台、渭滨二区升为县级直辖区,同时将斗鸡区并入金台区,将清姜区并入渭滨区。宝鸡市辖有两区的政区格局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以后才有所变化,这就是近年新设立的马营经济开发区和陈仓区(原宝鸡县,驻虢镇)。

宝鸡作为县级城市兴起很早,春秋时已成为雄踞于关中最西部的县级市,说明当地有城市兴起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因为这里是从雍县(今凤翔)入川的必经之地,中国早期城市多兴起于水陆交通干线之上,宝鸡也符合这个条件。

宝鸡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却兴起很晚,直到1937年陇海铁路通车,大批工业企业的拥入,宝鸡才得到迅速发展,步入现代化城市的行列。明清两代一直属于凤翔府管辖的宝鸡县,其政治、经济地位也迅速抬升,1938年,民国政府在各地设立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时,陕西省的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就设在宝鸡县,辖宝鸡、凤翔、岐山、扶风、武功、眉县、周至、陇县、千阳、麟游等10县,宝鸡县一举成为地级政治中心的首府,取凤翔而代之。陇海铁路是宝鸡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杠杆。

随着陇海铁路的继续向西延伸,以及宝成、宝中线的建成通车,宝鸡已成为铁路交通的枢纽,为宝鸡城市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但是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到底把宝鸡市的未来发展界定在中等城市、大城市,还是特大城市,却需要综合各种条件,认真分析考虑,因为铁路交通只是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一个条件,并不是全部。中国位于铁路沿线的城市很多,未必都能发展成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就是因为不具备发展成为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其他条件。



三、国家和陕西省支持宝鸡市建设大城市的政策和城市发展历程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还记得在二十年前,也就是2002年那一年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参加高考,成为全县的高考状元,县里首富为了表彰家乡的优秀高考生,给全县文理科高考前三名都给予了奖励。当时好像新闻进行了报道,而与此报道同一份报纸刊登的是陕西省第十次党代会,上面就提出了陕西省要把“宝鸡要建大城市”(当时的大城市标准还是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所以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对这个新闻记忆深刻;2006年陕西省两会明确提出,要在今后10-15年内,也就是规划到2020年时,陕西省除西安外,宝鸡将发展成为陕西省第二个特大城市(当时的特大城市标准为城区人口100万以上);咸阳、渭南、铜川、榆林、汉中、安康将发展为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如何实现陕西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呢?陕西省宝鸡市采取摆脱宝鸡城市东西狭长、南山北塬的地域瓶颈对宝鸡大城市建设的制约,做出了“东扩南移”的重大决策。“东扩”就是将东边原宝鸡县撤县设区,并一直向蔡家坡方向扩展;“南移”就是接壤宝鸡高新区,并向秦岭北麓扩张。

十五年前也就是2007年的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努力把宝鸡建成百万人口特大城市”。陕西省十一次党代会在提出“把宝鸡建成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后,宝鸡市委、市政府大胆决策,进一步提出了城市“北上”的新思路,就是向北边的蟠龙塬上拓展,让宝鸡彻底跳出地域桎梏,这个思路就是为了彻底摆脱带状城市的束缚,将宝鸡市向多元化、组团式城市方向发展。

然后到了2009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支持宝鸡等条件较好的城市率先发展,把宝鸡建成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将宝鸡确定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实现到2020年把宝鸡建成城市人口13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控制在143平方公里以内、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的特大城市。当时的宝鸡市城市规模到底有多大呢?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查询了当时的宝鸡市的城市建设统计资料,发现宝鸡市在2009年时的城市规模为城市人口87万人,城区面积95平方公里,距离百万人口特大城市规模还差13万人。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又进一步对“东扩南移北上”战略进行细化,规划了“一带一轴五组团”的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一带”即渭河沿线的东西向生态文化景观人居带;“一轴”即北起蟠龙塬,经行政中心、高新区至高铁南客站的南北向拓展轴;“五组团”即福谭组团、金渭组团、代马组团、陈仓组团和蟠龙组团。

再到201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53号文件《关于支持宝鸡加快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意见》中又进一步将宝鸡定位为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的特大城市和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宝鸡市委市政府以陕西省人民政府53号文件出台为契机,宝鸡市又对“东扩南移北上”战略进行延伸,提出打造以蔡家坡、凤翔、陇县为副中心的“一主三副”城市圈,并加快推进宝鸡—蔡家坡百里城镇带建设。“东扩南移北上”战略的实施,使宝鸡城市骨架迅速拉大,关天经济区一座新的特大城市快速崛起。



在国家和省上不遗余力地支持下,十年前也就是在2012年时宝鸡城市建成区面积就由过去的5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9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50多万增加到现在的86万,初具当时国家关于特大城市的标准和雏形。这是宝鸡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省一系列决策部署,秉承科学发展理念,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取得的丰硕成果。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查询了2022年10月12日根据国务院住建部官方发布的《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根据该权威数据显示,宝鸡市在2022年城市城区总人口达到了106万人,其中城区常住人口98万人,城区暂住人口8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114平方公里,达到了Ⅱ型大城市的标准。宝鸡市的城市规模略小于广东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湛江市、河南省商丘市、安徽省阜阳市、黑龙江省副中心城市齐齐哈尔市、山东省沿海城市威海市,略大于江苏省最大的海港城市连云港市、曾经的辽东省会和现在的辽宁省地级锦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大城市桂林市、辽宁省沈抚一体化的抚顺市、河南省的古都和曾经的省会开封市、浙江省金华市等城市。



三、宝鸡市能否发展成为型大城市分析

宝鸡市曾经提出来的目标是发展成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而当时国家的特大城市规模标准,是城区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就是特大城市,而现在宝鸡市的城区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106万人,实现了当初规划的城市规模和发展目标。但是要作为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和陕西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个城市规模显然是不够的,宝鸡市至少要发展成为城区人口规模超过300万的Ⅰ型大城市才行。那么宝鸡市能否发展成为城区300万人的Ⅰ型大城市呢?这个需要认真进行研究分析,但是从目前宝鸡市的人口、地理、经济、区位、水资源等各种情况综合来看,宝鸡市缺少发展成为Ⅰ型大城市的基础和条件。

宝鸡城市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它只能发展成Ⅱ型大城市城市(城区人口100万—300万的城市)。因为平原面积狭小和水源奇缺是制约宝鸡城市发展的主要瓶颈。



宝鸡位于关中平原的最西端,南有秦岭山脉,北有高原,西有宝鸡峡,只有东边面向平原。渭河横贯市区,把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市区平原南北宽仅5公里左右,东西则长达45公里左右(含陈仓区),平原面积约为230平方公里,南北宽与东西长之比竟达到1:9。这样的城市市区南北与东西之比如此悬殊,在全国都是少有的(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了解,全国类似于宝鸡市这种带状城市的还有兰州市、攀枝花市、陇南市、马尔康市、康定市、延安市等,但是延安市是挖山新造了延安新区不再是带状城市了)。目前宝鸡城区人口106万,分布在如此狭长的地带上已给城市发展造成了困难,也给城市基础设施的布局带来诸多不便。仅东西交通就是一个问题,南北联系不便更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好在东西交通可依托铁路、公路,那么南北交通就只有多修桥梁和挖掘隧道了。

未来宝鸡发展成为一个Ⅰ型大城市,人口就有可能扩展到300万左右,其土地资源就更加吃紧,目前的市区就必须向东继续扩展,势必要把岐山、扶风两县的原下和眉县的平地划归宝鸡市区,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这样一来,宝鸡市区东西伸展将达到100公里左右,平原面积可达到500平方公里左右,南北宽与东西长之比就不是1:9,而是1:20了。



当然,在扶风、眉县一带,平原南北稍宽一些。这样一个特别狭长的城市市区,不知如何布局,在渭河上要修多少桥梁和挖掘多少隧道,才能使市区南北通畅,天堑变通途。如此狭长地带,对城市的管理和基础设施也会带来极大困难。因为城市的重心在西端,对东部新区的管理必然会有鞭长莫及之感。三百多万人的Ⅰ型大城市,必须有环城交通线贯通,在这样的狭长地带上修建绕城一环都不容易,更不要说二环、三环了。

宝鸡未来发展成为Ⅰ型大城市,其可利用的市区平原土地资源仅有500平方公里左右,只有西安市目前市区平原面积的1/7,而西安市已深感土地资源不足,仅有500平方公里左右土地资源的宝鸡Ⅰ型大城市如何发展,岂不令人担忧。由此可见,宝鸡绝不能发展成为一个特大城市,土地资源是制约它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而且是难于突破的瓶颈。



另外一个制约宝鸡城市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水源。尽管流经宝鸡市区的河流很多,渭河以北有金陵河、千河等,渭河以南有清姜河、石坝河等,但流量均较小,而最大的河流莫过于渭河,横贯市区。然而关中地区的城市群,从建城以来,还没有哪一个引用渭河以解决城市供水问题。流经宝鸡市区渭河以南的河流,均发源于秦岭,不仅流量小,而且多流程短而流速急,无法修建水库,解决城市供水问题。因此,说宝鸡市水源奇缺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对当地河流特点具体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本人参加宝鸡市规划时就指出,宝鸡只能发展成一个中等城市,因为水源问题无法解决。后来从冯家山水库修建了输水管道工程,才使宝鸡市的供水状况得到缓解,从而让宝鸡市发展成为了现在的城区106万人的Ⅱ型大城市。

从目前来看,宝鸡主城区西至宝鸡峡水库,东至保税区最东端,北至蟠龙新区龙凤大道,南至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最东和最西端距离超过45公里,中心城区面积达170平方公里,是名副其实的西北第一、西部前三非省会城市,形成了一定规模。宝鸡还要全方位,努力争取蔡家坡撤镇设区,使蔡家坡真正融入宝鸡大城市圈,实现快速发展,宝蔡融城。只有这样,才有望在2035年时实现宝鸡主城区和蔡家坡的相连,如果能够实现此目标,宝鸡城区地理位置的中心正好就是千河以东-东关以西的陈仓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