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4 19:40

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龙门石窟古阳洞

2017-11-05 10:18

龙门石窟古阳洞

建造者:北魏孝文帝及王公贵族

功能:为其祖母冯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

建造时间:魏太和十七年

洞窟位置:龙门石窟西山奉先寺南

洞窟大小:高11米,宽6.9米

龙门石窟第一窟

龙门石窟 ● 古阳洞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开窟最早、时间延续最长且内容最为丰富的洞窟,因此也被称为“龙门石窟第一窟”。它是北魏皇室贵族和名门望族发愿造像最为集中的洞窟,更是中国石窟中保存造像题记最多的洞窟,是研究北魏政治、经济、民俗、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的艺术宝库。

古阳洞为什么又叫老君洞?

古阳洞位于龙门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开创最早,内容最丰富的洞窟,正壁为一尊结跏趺坐释迦牟尼佛像,两侧各雕凿出一尊胁侍菩萨。古阳洞曾又名“老君洞”,并在20世纪初法国汉学家沙畹拍摄的老照片中,专家发现古阳洞的正壁主像却是一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形象,这又是为什么呢?

古阳洞太上老君像

古阳洞释迦牟尼佛现状

相传,清代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太后由西安回北京路过龙门时,将本尊释迦牟尼佛用泥涂改成太上老君形象,故又被称为“老君洞”。事实上,根据清代学者黄易所撰《嵩洛访碑日记》记载,古阳洞内释迦牟尼主佛早在慈禧太后路过龙门之前已被改塑为太上老君的形象。

随着1936年5月,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等5人到龙门考察,发现古阳洞正壁的主尊是道教太上老君像,而两侧的胁侍却是佛教的菩萨造像。梁思成认为这是清代佛道之争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古阳洞内泥改塑的太上老君像被剥离,恢复了佛教释迦牟尼的原貌。

古阳洞造像风格

古阳洞正壁为孝文帝所造一佛二菩萨三尊像,主像释迦牟尼,通高7.82米,结跏趺坐于方台座上,本尊有磨光的高肉髻,面相长圆,眼含笑意、胸平颈直,外披褒衣博带袈裟。两侧菩萨头戴莲花宝冠,面相清秀,姿态优美,装饰华贵。除了正壁造像之外,古阳洞的四壁、窟顶造像龛琳琅满目,雕刻精巧华丽。从造像题记上看有太和十七年(943年)的孙秋生、太和十九年(495年)的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造像等。古阳洞内各式的造像龛多达1000余个,大小龛的造像,都是北魏后期盛行的秀骨清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褒衣博带”和“秀骨清像”风格和谐统一,臻于完善,是龙门石窟北魏皇家石窟寺造像艺术“中原风格”的完美体现。

书法珍品——龙门二十品

素有“古碑林”之称的龙门石窟共有碑刻题记2800余块,其中仅古阳洞内就刻有造像题记800多品,是中国石窟中保存造像题记最多的一个洞窟。而久享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其中的十九品就雕刻于古阳洞内。龙门二十品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汉隶和唐楷之间。作为书法珍品龙门二十品富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每年吸引着无数的海外友人,漂洋过海只为能够亲眼目睹这一书法奇珍。它是龙门石窟以碑刻形式对历史史料的真实记录,反映出时代对书法的审美风尚。作为魏碑体的楷模,龙门二十品不仅以独特风韵完美的展示了龙门石窟书法美的艺术境界,更为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创造了瑰奇的一页。

龙门石窟

古阳洞的艺术价值

古阳洞的窟龛造像简洁明快,线条凌厉,衣纹整齐富有变化,空间层次分明。佛陀妙像庄严,气度恢宏,令瞻仰者精神升华。龛楣上雕造有佛传故事装饰变化多端、丰富多彩。800多个造像题记更是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之一。古阳洞的雕造风格展现出一种理想美的境界,完美的展现了当时绘画和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代表了5世纪末6世纪初人类宗教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