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望-陇州社火影像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24 03:55

 

 

 

 

 

《溯•望》-陇州社火影像

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农耕文化传统中,社火是历史最古远、内涵最丰富、规模最宏大、气氛最热烈的一种民俗文艺形式。社火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祈求丰产的“社”祭仪和驱魅纳祥的“傩”仪,在高度稳定的农耕文化环境中,经千百年持续不断地演绎,尤其是经过明清时期在中国农耕文明中心地带蓬勃兴起的戏曲文化运动,古典戏曲的内容和形式大规模地渗入到这些仪式之中,而演变为与戏曲高度融合的“社??/span>(音hu)”。至今,陕西关中方言中仍保存着这个古老的称谓。这一种民间文艺形式对农民精神情感的凝聚力量之强大,是一般人所不可思议的。其热烈的程度真可谓黄土高原上的狂欢节。故其称谓又演变为更具有狂欢意义的“社火”——一社人欢乐火腾。

关于社火的话题是讲不完的。在国内诸多关于社火话题的著作中,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因为它是一部由当代中国著名摄影家和文化学者的携手之作。他们共同选择了社火活动非常普及和典型的陕西省陇县(古称陇州),用摄影家独特而锐敏的眼光和文化学者由表及里、刨根问底的剖析,对“社火”这个话题做了一次视觉形象与文化内涵相依相佑的精彩阐释和深度叩问。这本书不是摄影与学术的简单叠加。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图和文背后共同流露出一种深切的对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关怀。是深入到田间地头去寻求中国的文化之根,或谓之文化“根性”,寻求一种精神的皈依。

很多摄影师习惯于风情猎奇,一味追求图像的表面唯美效果,往往忽略了隐藏在图像背后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尤其是民俗摄影,不应仅仅是对民俗现象的忠实记录,其本质应该是反映某种终极人文关怀,在瞬间的影像里去把握生命的永恒意义。作为本书摄影师的吴晓鹏,从在陇州偶遇社火那一刻起,就被陇州社火那独特的艺术魅力所震撼。每到春节,他便从遥远的南国来到这西秦故地追寻社火。五年间,足迹踏遍了陇州的沟沟峁峁,包括城关镇高塄村,东南镇黄花峪村、梁家村、后沟村、当家庄、板桥沟村,曹家湾镇下湾村等。在拍摄的过程中,他的神和魂也慢慢地渗透到这古拙的社火中去,并逐渐开始找寻埋藏在社火中那深沉的文化“根性”。

当远古先民燃起篝火,穿着兽皮,在迷狂中跳着巫术舞蹈,幻想用超自然的力量来沟通“天”、“人”时,那是人类历史中一个神幻而拙朴的“根”的时代。随着岁月流逝,文明渐进,那个时代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也逐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我们蓦然发现,在陇州社火背后,依稀可见远古那一幕幕巫术舞蹈中朦胧的身影。在社火极度兴盛的关中农村,往往展现出的是一个“神”、“人”、“自然”互相混融的世界。在社火中,人们扮演的不仅仅是普通角色,更具有“神”的意义,是由社火演化而成的精神象征;而生存于这块古老厚重土地上的普通村民,构成了“人”的主体;“自然”,则是西北地区具有苍凉、倔强特征的独特地理状貌。三者的交融才是真实的西北农村生存状态。也许,面对这朴质的生存状态,我们无法用所谓的“文明”标准来评介和指点,那么,就请用一种平实的态度去追溯和眺望。在古老厚重的历史中追溯生命的旷阔。在风沙漫天的黄塬上眺望人生的深邃。吴晓鹏透过华丽的社火扮相,凝视着人的活动,关注着地理状貌的特质,真实地记录了西北农民的生存状态,反映了一名具有独特眼力与文化真知的摄影人对于“根性”文化的解悟和追寻。

在学者的眼里,社火又具有另外一种冷静而客观的真实。田荣军撰写的《社火文化研究》,铺陈出了文化与历史的厚度。用文字打开了一扇通往社火文化堂奥的古老厚重之门。他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深入乡村进行田野调查,采访社火艺人,收集和记录了大量的真切资料。系统地论述了社火的组织形式和表演内容,使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社火表演从始至终的全过程。他对社火脸谱的历史发展和艺术特征的论证,剖析了这一古拙狞厉美术形式的审美特质;他从娱乐、宗教、社会组织三个方面揭示了社火的文化功能,使我们理解了社火旺盛生命力的由来。尤为重要的是,他借鉴了考古“地层学”的研究方法,从社、傩、百戏、戏曲不同的文化“地层”关系剖析了社火的文化内涵,厘清了社火的文化结构,纠正了以往一些含混不清的解释。当然,这些同样都是表象,在客观、冷静的学术研究背后,传达出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眷顾。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属于农耕文明、曾经极为红火的社火文化正在工业文明时代逐渐式微。许多传统的表演内容和形式已经消亡,社火的规模与参与也热情日益缩小。有识之士指出,对其进行考察、研究、保护已是刻不容缓。因此,记录和研究这些民间文化就显得弥足珍贵。更为重要的是,在传统民间文化中进行深度挖掘,探究其中的文化之“根”,然后反观我们当代的文化现状,也有着非凡的意义。恰如孔子所说:“礼失而求诸野”。

当然,摄影是一门艺术形式,是艺术家对于“美”的感性表现;文化研究则要尊重客观,理性因素较多,是探求“真”的过程。最终我们总结这部书的特点就是:以客观理性的文字研究作为铺垫,为读者呈现一幅幅生动的图像。或许,作者和读者可以在这里共同品尝一餐真、善、美的飨宴。

 

 

程征(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著名美术理论家)